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赏石审美观念浅析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2/11 16:34:23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赏石就是审美活动大概没有人会提出什么异议!然而赏石实践中许多情况并不都是审美,甚至一些赏石理论也是背离赏石的审美宗旨的。譬如一些石头本来很美,但人们认为没有主题,或者偏于抽象,石界普遍报以排斥态度。

    有的赏石理论家撰文说,“传统艺术表现的主轴是形、神兼备,并以形为手段来获得神的结果,”形不真则神不会,”传神者必以形似。”“要找到一块非常像什么的实属不易,非常之难……因此应是越像越好,这和吟诗、作画不太一样。因为美总是具体的。”这就直截了当地否定了从形式上、观感上都是美的石头的审美意义。如果以“象”来作为奇石的评判依据,与“美”来作为奇石的评判依据其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事实上许多具象的石头并不美,而许多美的石并不具象。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形势,问题出在我们的赏石审美观念问题上。客观上讲,奇石就是石头,不是珠宝玉器,它之所以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最重要还是作为一种自然元素,为我们的精神空间带来一股自然气息,带来一种消解因现代科技、现代节奏感到过度困乏的自然气息。此时,自然元素的审美价值不知不觉进入了我们的潜意识,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把与艺术品比起来差得很远的奇石看成了至宝。

    古代的四大名石盛名己久,宋人就总结出了“瘦、漏、透、皱”的赏石真言,然而细细品咂个中趣味,全是出自社会久己达成赏石共识的观念审美,没有一字是与“象”有关,没有一字与“神韵”有关,没有一字与当时的各类艺术有关。什么是瘦?什么是漏?什么是透?什么是皱?全是从当时赏玩石种的自然特征总结而来,全是从石头的具体审美特征概括提炼出来的鉴赏语言,归根结底,就是立足奇石自然元素形成的审美观念。

    当今的赏石活动发展很快,尤其是新石种的开发大大领先于赏石观念,就如同中国的冶金工业,对资源的开发领先世界,而对资源的利用却落后于世界,我们只是把大量的资源滥采开发,粗放地加工成原料卖给别人。新石种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新的赏玩理念我们没来得及去总结,抱着“形、质、色、纹、皮”和越象越好的框框调调,奉为放之“石海而皆准”的真理,把许多珍贵而有限的资源浪费掉了。

    自然元素是奇石在形体、色彩、纹理、质感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形态,可以让人切实体验感受其自然的韵味、而不是题材内容,就如同绘画中的线条、色块而不是图案;就如同乐曲中的节奏、旋律而不是主题;就如同来宾纹石的纯熟纹脉而不是造型;就像长江墨画石的墨色浓淡虚实而不是画面。

    总之,奇石之所以可贵正是因为它的主题内容、表现形式一切都是天造地设的自然形态,不饰雕琢。从赏石审美的观念出发,从立足资源特色的立场出发,奇石上一切美的自然元素都值得我们去认真审视,去认真总结,将其发掘出来,纳入我们赏石审美范畴。

    其实我们现在玩的许多石种,如大化、彩陶、泥石、沙漠漆之类并不具有主题内容,漂亮的外观仅仅是自然元素的石头,非具象、非抽象,非主流赏石艺术形式的自然元素,然而很美,这种美既简单又朴素,人人可以感受。它不仅可以赏玩,让人愉悦,而且是超越艺术之美的自然真美。这是一种开拓,也是一种启示,更是一种倡导,由此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