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中的象形石,是最具有特色的一种造型石,可谓是奇石中的骄子。象形石大多出现在山石中,其中的人物石为首选,其次为动物石等。它因形体生动、逼真传神和感染力强而深得收藏者的厚爱。
鉴赏象形石,首先要看其形体比例是否得当,厚薄是否适中,石身有无累赘之物或大的缺失,而比例失衡、多余或凹缺的部位,极易造成奇石的畸形,不宜作为象形石收藏。
其次,一块好的象形石,其头面部应该特别容易辨认。如果只是形体好,而无面部或面部根本无法确认的,最好不要作为象形石来收藏。因为,这样的奇石容易使人产生歧义,引不起观赏者的共鸣。对于“缺头少面”的奇石,如果一味采用“名姓”的手法来固定观赏者的思维,其后果将会适得其反。
再次,有无“眼睛”、“动感”和“色彩”,也是衡量象形石优劣的标准。眼睛,是象形石的“灵魂”。它除了能增加象形石的亮点外,还能弥补象形石形体或色彩等方面带来的不足。它犹如一扇打开的窗户,给人一种“明亮”的感觉。虽说都是“眼睛”,但长的也不尽相同,有的突出,有的凹下,有的只是一个平点。而不同的眼睛又会表现出不同的情感:“突出的眼睛”呈现出一种渴望,“凹下的眼睛”流露出深沉,而“平点的眼睛”则显现着悠闲;它们或悲或喜或惊或忧,无论身处何地或面对何人,都能将“心灵”展露无余。长眼睛的象形石向人们显示的,不仅仅是“活”的艺术,更是一种虽历千古而凝聚不散的灵气。
动感,可谓是象形石的“生命”。有动感的象形石,不仅表现在举手投足之间,更多的是体现在细微的变化之中,如:侧身、仰首、飘动的衣襟等。有动感与否,对象形石而言,即是“生与死”、“灵与肉”的区别。但是,有些象形石是不能要求有动感的,如“静坐观音”、“面壁高僧”等。这一类象形石如有了动感,可能要破坏其整体视觉效果,其涵义也将会随之改变。然而,静态的“观音”和静态的“鱼”,却是不可相提并论的。“观音”尽管无动感,人们仍然认为她活着,因为她是神;而无动感的“鱼”,毋庸置疑地是失去了生命。
色彩,是象形石的“服装”。目前,单色的象形石较多,复色的象形石较少,而复色的暖色象形石,更是凤毛麟角。暖色象形石,煽情性强,时时都能洋溢着吉祥和幸福的笑容,所以特别惹人喜爱。有花哨之色的象形石,虽说俗不可耐,可是它给人们带来的欢悦和喜兴气氛,简直妙不可言。当然,有多种色彩、且又搭配协调的象形石,自然是奇石中的上品,其价值也不言自明。
另外,还要看象形石是以何种形式出现的。单体象形石较普遍,双体以上的象形石特别罕见,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之前,我们常常看到的所谓双体或群体象形石,其实,大都是意象石。无论从哪个层面去欣赏,它都无法与象形石相提并论。
除此之外,象形石还是一种天然的圆雕艺术品。水石中的象形石,大多圆润、古拙而富有韵律感。如人物石,有的面形浑圆、表情含蓄,宛如佛教造像;有的体态略显夸张,厚重而简洁,极具“商周”圆雕艺术特色。而山石中的象形石,大多呈现了粗朴、雄浑和苍劲,其阳刚之势十分抢眼,尤如“秦汉”圆雕风格再生。无论是水石象形石或山石象形石,其鲜明的个性和立体视觉效果都特别强烈。尤其它那多个“可视点”的优势,就足以让其它造型的奇石望尘莫及。因为,你无论从哪个角度去审视它,都不会有脱离主题的感觉,反而能使你增添一些新意和美感。这即是象形石的魅力所在,也是山石最具代表的特征之一。
象形石,以它那张扬的个性和宏大的气势傲立在奇石大家族中,已无可非议地成为“领军人物”,因此,它越来越引起收藏者的关注。然而,由于诸方面的原因,致使象形石越发希少,如今人们已经很难收藏到一块完美无缺的象形石了,所以,将其收入囊中,越发显其艰难和珍贵。因为藏有象形石,不仅仅是运气的体现,更是一种荣耀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