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平,号半村,又号濠上人、南濠老农,林散之女婿。1923年在和县出生。他十五岁边教书边自学,每天挑灯夜读。20岁开始,拜林散之为师,诗文得以大进。1941年春,参加革命,抗战胜利后,李秋水回到家乡边教书,边做些地下工作。解放前夕,他受命策动国民党芜湖沿江江防司令曹亮文全椒县国民党县长潘禹三率部起义。另外,金庸作品《天龙八部》中亦有人物名叫李秋水。
李秋平,1923年出生于和县,号半村、濠上人、南濠老农,系林散之女婿。“扬州新八怪”之一。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儿时家贫如洗,经常挨冻受饿,他懂事时,两个幼弟,饿得皮包骨头,相继夭折了。七岁丧母,后继母过门,受尽了世态炎凉和人间辛酸之苦。此间他求知欲极高,随舅祖父偰实斋读了几年私塾。他舅祖父是前清秀才,戊戌后又进了学堂,是个学贯中西的鸿儒。后来李秋水有较深的文学造诣,与舅祖父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
为生活所迫,李秋水过早地涉足社会,十五岁当了小先生教书谋生。 1940年,和县闹灾荒,加上苛捐杂税不断,人民困苦不堪,多有弃田外逃者,年轻的他借渔人之口,作七绝一首以泄愤:“朝朝打浆历阳湖,卖掉鱼儿去缴租。尚欠官家钱八百,破船破网不如无。”抗战期间,他见桂系军阀把持皖政,拥兵自重,假抗战之名,行肥己之实,作《金寨道中》七律诗:“半肩行李太零丁,惭愧虚随使者星。九十春光朝暮雨,一千里路短长亭。人传大宪多方略,名振中原见典型。知否东南万姓苦,早倾江汉洗膻腥。”
从上述诗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李秋水是个血气方刚、铁骨铮铮、刚直不阿的好青年,他厌恶黑暗的统治,急切盼望早日消灭日寇,结束战乱。 1941年的春上,中共江和全工委派李秋水的亲戚偰怀镭任和含中心县委河北工委副书记等职,十九岁的李秋水“为了一种崇高的理想”,随偰怀镭走向革命的道路。
由于当时环境险恶,不久,偰怀镭积劳成疾,壮志未酬,英年早逝。李秋水和中共地下工作者王益农取得联系,抗战胜利后,李秋水回到家乡边教书,边做些地下工作。解放前夕,他受中共江淮第五军分区副司令赵鹏程之命,策动当时任国民党安徽省保安第七团的团长和后来任芜湖沿江江防司令曹亮文走弃暗投明的道路,投奔中共。1949年1月16日,曹亮文在和县白渡桥宣布起义,李秋水同时还策动全椒县国民党县长潘禹三率领一千多人起义。曹亮文、潘禹三的起义为江淮地区的早日解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传略辑入《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
著名学者、红学家冯其庸先生到扬州来,住在宾馆总统套房里,偶然看到了房间里挂着的李秋水的一幅山水画,称赞不已,要出高价买下,并对人说:“此老先生的传统功力深厚,深得黄宾虹五笔七墨之法,笔墨功夫十分了得,在当今杂乱的艺术圈中实为难得。”
安徽省书协副主席傅爱国这样评价秋水先生:“李秋水先生文学功底深,所创作的作品书卷气很浓,既有传统功力,又有创新,学问、艺术熔为一炉。他的作品很有艺术价值。可以研究他,要了解他的生平,人生简历,艺术使程、诗、书、画艺术思想,作品、照片等。论艺必论人,艺品见人品。理想、信念忽视作品就没有灵魂。中国文人仕之有道、矢志不渝。他最敬佩他走自己的路,并不因为他是林
散之先生的学生和女婿就一味地模仿林散之,他的作品有他自己的风格,的确是大师门下的高徒。书法是创作主体心灵的迹化,书法个性即人的个性。学书之路,概而言之不过两条:一是恪守一家,不二法门,算是捷径,英年而成气候不为难事;一是博采众长、兼容并蓄,难于很快形成自家风格,一般只能大器晚成。秋水老真是走后者之路”
书法家葛昕先生赞他的书法“秋水先生多年如一日,孜孜以求,将苏之浑穆、米之奔放、黄之拗峭,加上他自己的学养、人格、性情、美学思想等等,揉合于一体,形成了清和峭拔的自家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