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叠山弄巧“画中游”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2 16:53:59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金山竹影几千秋,
    云锁高飞水自流。
    万里长江飘玉带,
    一轮明月滚金球。
    远至湖北三千里,
    朕到江南十六州。
    美景一时观不尽,
    天缘有份画中游。

    列位看官,这首诗是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所说的相声中的开场诗,据说这首诗是清高宗乾隆所作,描述的是清漪园(颐和园)画中游中的景观。传说这画中游是乾隆根据自己梦中的情景亲自设计的,据说清漪园修建时期,乾隆有一次检查园林设计烫样,发现听鹂馆后面空着一块地方,便问原由。负责此事的总管如实禀报,说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图样,所以只能先空着。乾隆听后心中十分的不爽,但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摧促尽早落实。

    一天晚上,乾隆在熟睡中忽觉眼前一亮,睁眼一看,只见一个道骨仙风的老者和两个待女站在他的面前,两个待女每个人手里拿着一个画卷。乾隆这一下可吃惊不小,忙问老者何事。老者也不搭话,只用手中的拂尘朝一个侍女一指,那侍女手中的画卷便自动打开了。乾隆一看,山川碧水,亭台楼阁尽在其中,真乃人间胜境。就在乾隆大为惊奇的时候,老者的佛尘又向乾隆一抖,乾隆顿时觉得身子轻飘飘的,随着老者走进画中,畅游于雕梁画栋中,漫步于世外桃园里。老者问乾隆,圣上可见过如此美景,乾隆点头道,这个地方好熟悉,只是一时想不起在哪里见过。老者笑道,这就是圣上要修的清漪园呀。乾隆定神一看,可不是吗?高耸的万寿山,浩渺的昆明湖,朦胧的南湖岛。把乾隆给乐得心花怒放,一时兴起,便随口吟出这首诗来。老者说:圣上既然喜欢,那我送你一幅画吧!说完一抖佛尘,将另一侍女的画卷展开,乾隆一看,正是自己刚才吟诗的地方,乱石穿云,亭台清秀,回廊婉转,实乃佳境,乾隆伸手去接,竟从床塌上掉了下来,方知刚才情景仅是南柯一梦。乾隆赶紧找来纸墨,将梦中画卷描绘下来,第二天送去烫样。由于此处景观为乾隆梦中所得,乾隆便将其赐名“画中游”。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而已,画中游是中国古代园林工匠的精巧之作,凝聚了园林大师们的心血和汗水,是叠石艺术与古老建筑的完美结合,它依山而构,和万寿山东段的景福阁大致处于对等的位置。画中游由于地处半山腰,丰富多采的楼台亭阁,分别建在不同的等高线上。由远处望去,在青山翠柏中,簇拥着一组由各色琉璃瓦组成 的建筑群,高低相依,深暗得体, 酷似一幅中国山水画。阁后山坡有白石牌坊,坊后山顶有一座3间小殿,殿名画中游,画中游前只几块石条,零星几块石头,以一片平冈小坂布局,竟铺设出无边景象。游客至此,无不感慨这超脱自然的魅力。

    由画中游向下,园林工匠们按照水脉和山石的自然皴纹,将大块的山石材料堆砌成为有整体感和一定类型的叠山,使之远观有“势”,近看有“质”和对比衬托,包括大小、曲直、收放、明晦、起伏、虚实、寂喧、幽旷、浓淡、向背、险夷等特点。既避免了真山实景的索然无味,又兼固了园林艺术魅力,方寸之间使山水精华尽入眼中。它既巧妙阻挡了观赏者的感观视线,又于不经意间露出园林的一角,让你揣度,对园林景观充满了好奇和想一窥究竟的欲望。画中游两侧有廊向下通爱山、借秋两楼。登阁凭眺,漫步游廊,有置身画中之妙。以山之一角喻意千峰万壑,激发人的想象力,让人身在园林却有身处大山之麓的感觉。恰如中国画中的留白,以局部寓意主体,以有限展示无限。亭阁是由曲廊暗洞连接,石洞,能潜行数百步,好似进入天然的岩洞一般。曲径通幽,循序渐进,在廊中漫步或在洞中穿行,眼前是半虚半实,若明若暗的景观,如临画中游一般。正如乾隆诗云:

    层楼雅号画中游, 四面之窗万景收。
    只有昆明太空阔, 破烟几点下闲鸥。

    画中游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结晶,是造园与叠山的完美结合,至今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还闪烁着独特的经典魅力。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