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在赏石中寻找人文精神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14 10:02:14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赏石是一门艺术。赏石艺术的特征正是它的形象性,这是人们普遍认同的原则。因此,在人们眼中,缺乏形象的奇石自然也就失去审美的实际意义。

    由于奇石自然造型有其特殊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条件下,人们对它的欣赏本身就是依靠意象来完成的创作过程。因此,我们可以从各地的一些报刊、杂志上看到这样的事实,即赏石美学大多是环绕着“形象”这一自然美的艺术核心话题。但是,有时候就是由于这样的动机,却疏忽了情感性要比形象性对艺术美的作用更重要这一理性原则。从而容易脱离从美的本质到美的现象必须紧扣主体审美理论所指出的:“审美不是消极的反映、被动的静观,而是主体主动地投入了自己全部心理功能而积极活动的高级精神成果”。

    中国赏石经历着由古代进入到现代的漫长演变期。当今,它最主要的演变特征就是审美理念正在逐渐摆脱古代宗法教义的束缚,改变封闭自傲的文化模式,成为一种既独立自由又融合其他艺术精神的形象塑造活动,实现由偏重于静穆观看,而向着生命精神飞跃的自我突破和自我实现。这种特征是现代人审美意识的觉醒而造就的一种自律与突破相结合的审美形态。

    诚然,我们研究赏石美学方式,并不否定或轻视审美对象的客观存在,在一定条件下还必须肯定或重视它不可估量的审美价值和审美功能。我们应当承认,现代审美文化的一大特征就是提倡人的感性欲望,张扬人的精神理想。现代赏石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以独立和自由为主旨的人文精神的张扬和深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当代赏石美学应该建构起一个贯彻人文精神理想的理论体系。

    现代人赏石的审美方式,已经在肯定审美客体自然形式存在的基础上,追求它的精神作用和文化功能的积极意义。然而,在赏石实践中,审美客体的自然形式和作用,往往潜藏着比自身直感内容更丰富的东西,使得赏石这种审美活动成为了注入更多人文创造的体验活动,欣赏者则可以凭着自己的“文性”堂而皇之地登上艺术殿堂。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