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石,秀、瘦、雅、透,这是宋代赏石大家米芾的著名“米四论”;灵璧石,瘦、透、漏、皱,这是宋代《云林石谱》作者杜绾的赏石观。灵璧石,天下第一石。这是民间传说中乾隆皇帝对灵璧石的褒奖。灵璧石,中国赏石文化史上的“唐诗宋词”。这是国内赏石界对灵璧石的诗意定位。灵璧石是大自然赏赐给人类的无价之宝,体现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绝伦——它的久负盛名,源自“天生丽质”:质地美、音韵美、形态美、色彩美、纹理美。
从岩石学特征看,灵璧石是碳酸盐岩石,为隐晶质石灰岩比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所作的《灵璧石的岩石学特征与成因分析》指称,灵璧石矿物成分主要由颗粒人小均匀的致密微粒(粒径0.01mm左右)的方解石(约95%)组成,间有少量白云石(3%)和少量黄铁矿及铁的氧化物,岩石结构为显微等粒镶嵌结构,其薄片在镜下没有裂隙和孔隙,有着普通石灰岩不具备的岩石学特征。硬度为莫氏4—6度左右,石质细腻温润,滑如凝脂,以墨黑为主,间有白脉,不易风化、碎裂。此外,灵璧石无放射性,无有害化学成分,井含有锯、锌、铬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古人云:“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小秀,室无石不雅。”在当代,随着人们灵璧石鉴赏水平的不断提高,赏石清心、赏石怡人、赏石益智、赏石陶情、赏石长寿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藏石者观赏灵璧奇石,无论是置之案头的小型灵璧供石,还是放置园林、庭院的大型景观石,除了讲究瘦、漏、透、皱等古典因素外,更多的是从质、形、色、纹、声、意等审美角度去把握灵璧奇石之美。
灵璧石的“质地美”
灵璧石的岩石学特征,奠定了它的坚贞质地。硬度在赏石中极为重要:硬度低,易风化剥蚀,难以保养长久;硬度过高,则难以有委婉多姿的曲线。灵璧石既坚固稳实,有分量感,又能给人以温润感,这与它的硬度密切相关。长期裸露于大自然之中的灵璧石,虽久经暴晒和风、霜、雪、雨的摧残,但绝无剥落、燥裂等现象。所以古人在辨伪灵璧石时,往往以利刃刮之,不能刮出石屑者即为真品。同时,这种金石合一的长寿之躯,坚贞不二的特殊气质,也最能体现赏石者的精神境界和人格追求。坚贞清刚的灵璧石,有的粗犷苍老,有的细腻若肤,有的抚之温润、击之金声,它的声、形、色、纹等特点,也是其绝佳质地的突出表现。
灵璧石的“音韵美”
“此声只应磐石有,人间它石几回闻”。灵璧石中的大部分石种,“叩之铿然有声”,这一独具妙音的特征,的确为国内其他名石所不及。无论是用小棒轻击,还是仅用手指弹叩,都可发出睁狰之声,且余韵悠长,所以灵璧石之音有“玉振金声”之美称。历来的论石专著也都把灵璧石“声音清越”作为突出特征,大加赞赏。我国古代的石质乐器——磐,也将灵璧磐石作为首选材料,制磐以供大型礼仪活动中演奏之用,明洪武年间更是以灵璧石制作磐,遍赐各州府文庙。
专家分析说,打击乐器分为膜振动(如鼓)、壳振动(如钟)、板振动(如磐),而灵璧磐石石材在形态上属于片岩,符合板振动的形态要求,所以它能成为一种优良的制磐材质。不仅灵璧石中的磐石片岩,即便是灵璧石中的孤块观赏石,也大都具备“叩之铿然有声”的特征。一般说来,自然界的物质受到外力的振动时都可以发出声音,而声音的悦耳与否与材质所产生的振幅、频率有很大关系。金属相对非金属的振幅、频率的范围比较宽广,故能发出不同的音色。灵璧磐石质地致密均匀,内部呈微晶结构,无松散的孔隙,且具有一定含量的金属成分,受到振动时所产生的泛音频率与受到振动时所产生的基音基本一致,所以,灵璧石所发出的声音,类似金属的音质,且悠远、穿透力强。视觉和听觉是审美的主要器官,奇石美妙的声音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使人首先产生生理上的愉悦即听觉快感。而作为理性的赏石人,只有领悟到石音的内在感染力,被其思想主题所打动时,才能得到心灵的震颤及精神上的满足,具有稳定性、持久性、追忆性的美感,这是人类的审美需要所致。
灵璧石的“形态美”
灵璧石有大有小,天然成形。经过亿万年的地质运动,水土中弱酸性水质的溶蚀和内应力、外应力的作用,灵璧石被雕琢成千姿百态。观其形态,妙趣迭出:有的玲珑剔透,禅奇尽怪;有的肖形状景,惟妙惟肖;有的神韵生动,震撼人心;有的轮廓抽象,写意传神;有的意境无穷,耐人寻味;有的气势沉稳,雄奇伟岸。或如游鱼,或如卧牛,或如翔鸟,或如游龙,或如荷花灵芝,或如仙人老僧,极尽天划神镂之巧。
片掌之大,能蕴万物之象;一拳之小,尽藏千岩之秀。具备了“瘦、透、漏、皱”诸美石要素的灵璧石,浑然天成,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令人观之叫绝。对灵璧石中的象形石来讲,静态与动态比例适中,饱满、有神韵者,最具有收藏价值;对形态各异的景观石来说,首先要求该石底部“稳”,然后要求石头中间变化大,走势合乎自然界的山势纹理——四面都带景的景观石更是灵璧景观石中的上品。
灵璧石的“色彩美”
灵璧石色彩丰富,赤、橙、黄、绿、青、蓝、紫各色俱全,一石中,也有双色和多色并存者。在奇石形成过程中,经受了各种气候环境和地质环境影响的灵璧石,有的黑如墨玉,有的白如羊脂,有的黄如熟栗,有的红若桃李,有的庄穆高雅,有的五彩缤纷,更有色彩搭配巧妙者,构成一幅幅生动鲜明的图案;有像山水人物,有像鸟兽虫鱼,美不胜收,跃然“石”上,极尽大自然鬼斧神工之妙。
传统的磐石墨黑光洁,古朴端重。后世新发掘的各色灵璧石,如白如霏雪的白灵璧、黄如蒸栗的黄灵璧、红中透紫的红灵璧、各色具备的五彩灵璧、色彩线条搭配巧妙的透花灵璧等,拓宽了观赏者的眼界。那些经常用手摩掌和被汗水浸润、火气尽出的石玩,更显温润而雅,与那些触摸不到部位的色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韵味十足,也更赋予灵性。
灵璧石的“纹理美”
灵璧石的形体往往巉岩嶙峋、沟壑交错、粗犷雄浑、气韵苍古,给观赏者一种凝重感。石表常见的纹理有龟纹、线纹、胡桃纹、蜜枣纹、沙粒纹、树皮纹、鸡爪纹、螺旋纹、山石皴纹、金丝脉纹、银丝脉纹和赤丝脉纹等,各得其妙。特别是那些多色的彩石和图纹石等,其纹理生长在不同底色的石体中,有平纹、凸纹、点纹、线纹和面纹等。有的纹理还往往交错缠结,委婉通幽,缀之以奇瑰洞壑,既有原始风霜味,又有音乐韵律感。原石暴露地面时间愈长,愈显示其苍老古朴。
灵璧纹石在造型上多为圆块,少于变化,孔洞少,当地石农流行的一种赞喻灵璧纹石的顺口溜,称其“纹石带洞,价格要命。纹石象形,价格连城”。充分说明了灵璧纹石收藏的价值趋向。灵璧纹石有上层纹石与下层纹石之分。下层纹石多产自2米至3米的深土中,由于受到酸雨作用的侵蚀较多,纹路烦乱,造型单一,变化少;早期挖掘的灵璧纹石由于处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称为上层石。上层纹石纹路的分布均匀,纹理凹凸感强,石皮光韵,石形变化较大,易形成孔洞,观赏价值及收藏价值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