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黄大仙是我国赏石之祖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2/3 17:39:14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在浙江省中部,有一处风景秀丽的人间仙景——金华山。金华山在历史文化名城金华市往北十余公里,山上除了国家级风景旅游胜地的双龙洞、冰壶洞、黄大仙祖宫以外,还造就了一个已流传一千多年的与石头有关的神话故事——黄大仙叱石成羊。

    黄大仙原名黄初平,义乌丹溪人,后随父移居到金华山西面山脚下的黄湓村。由于家穷,黄初平从小就在金华山放羊。

    据晋代葛洪《神仙传•皇初平》载:黄(皇)初平十五岁那年在放羊时,为一道士所引,就在金华山中修道。其兄黄初起入山寻弟,相见后就问初平羊在哪里。初平说:“羊在,兄长没见到吧了。”只听初平说声:“叱!叱!羊起!”顷刻间满山的白石都变成了白羊。这就是“叱石成羊”典故的由来。

    黄大仙是一位在金华山隐居多年,潜心修道,乐善好施,为当地人民做了很多好事的得道高人。人民纪念他,歌颂他,尊他为神仙,他的故事也一代代流传至今。

    供奉黄大仙的金华山赤松宫(现名赤松下宫)建自晋代,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二十世纪末,金华山修复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道观——黄大仙祖宫。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孝宗颁《二皇君诰》,封黄初平为“养素真人”。1262年,宋理宗又加封黄初平为“养素净正真人”。金华山在唐代已成为道教圣地“三十六洞天”之一。

    金华现存的文化遗产,有包括李白、沈约、李清照等诗作在内的古诗300多首;包括吕祖谦、徐霞客、叶圣陶等游记在内的上百篇散文;以及十几部历代方志,几十处文物古迹,都在展现金华山的同时,表现出强烈的黄大仙主题。

    黄大仙何时“云游”到港澳台和东南亚、欧美、澳州的华人当中,我们不得而知。但现在香港黄大仙的信徒几达家家户户,黄大仙的故事家喻户晓,他已成为港澳台及海外华人普遍敬仰的“财神”、“平安神”,却是不争的事实。

    随着香港、澳门回归和祖国的日渐昌盛,大陆和海外的“黄大仙文化”研究热潮方兴未艾、影响越来越大。

    近年来,金华市每年都举办国际黄大仙文化旅游节,金华黄大仙文化研究会也已成为国际性的学术组织。

    伴随着奉祀黄大仙的袅袅香烟,“叱石成羊”的传说也流传更广。如《云林石谱》就记述:“金华石:婺州金华山有石。如羊蹲状。余于僧寺见之。耳角尾足仿佛形似。高六七尺。传云。黄初平叱石之山。正与笔谈中所载无异。但未见偶者。”

    宋人方凤在《金华洞天行记》中,对“石羊”之形态还作了生动细致的描写:“而叱石处复不在金华洞。石故在山之颠,变怪抵牾,宛然如羊形,多为樵牧及好事者取去。道士拾其余,蓄观中。予得供而观者三处。其一在天井东,仅十数角,崭然群伏而起,复无抵触。其一并曲池之北岸,卧者十八九,伏者十七,抵者蹶者十五,履险而跂者十三,倚而龁跪而乳者十一。若观古鼎彝尊之跡,于石形不求全而意自足。”

    1991年,金华市在重修赤松宫时,在原址发现了成群的“石羊”。(见附图1)重建的大殿就将这群石羊围于内,让另一未移之石羊刚好置于黄大仙神像之前。(见附图2)神像前供奇石,就是国内所有的寺庙道道观,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