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邂逅“石”缘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8 14:10:36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2010年第十一期的赏石国刊《宝藏》,刊登了翟老师和我写的《淄博赏石石种简介》一文,同时刊出了联系方式。2012年年底,突然接到一个未知电话,聊天中方知是青州棉麻公司的退休干部老王从《宝藏》上看到我的文章后联系我,说是他找了一方类“松树干”状的奇石。树皮、年轮清晰可辨,上面还有零星的虫孔,又不像树化石,也从当地请了好多石友鉴赏,未果。想邀请我抽时间去青州帮忙看看,顺便交流石艺,还要领我上山找石。适逢年底忙碌时,加之天寒地冻,不适宜找石,如实告知,待明年开春再去。

    2013年5月2日,借小长假之机,让外甥开车携夫人前往青州,去会未曾谋面的老王,还去年之愿。临到时几经电话联系,又得老王路口相迎,终于顺利抵达老王家。先做自我介绍,寒暄聊天,再参观石头。重点鉴赏了“松树干”状的奇石,结果不明就里,不好妄下结论,答应他回淄博让石友们看照片再作定夺。结果在《淄博石坛》上刊发图文时引发争论,这是后话,不在本文涉猎范畴,不作赘述。话锋回转,老王的奇石数量不多,但种类不少,有些是退休后自行上山寻来,有些是从文化市场购得,还是颇具特色。接着又领我们去拜访青州小玲珑石的知名玩家刘先生,他在乡下租了一套农家小院,专营青州小玲珑石。

    院落不大,却是打理得井然有序。院中紫荆花架下的石凳、石桌旁,堆放着原石,洗刷工具、用品,当是工作场所。西边的堂屋陈列着很多半成品,多是配了座的,只剩下打蜡保养。北面的正堂,除了一进门两方醒目的红丝石外,其余是一色的博古架,陈列着精品小玲珑石。数量多不胜数,质量优不必说,价格当然也不菲,参观了一圈,只是大饱眼福。之后,约他一块上山找石,因有事不能去,但答应中午一块吃饭。告别刘先生,由老王带领直接开车上山。出产红丝石的“老窝”已有人承包,不准外人随便去挖,只好去了另外的山上。此山多酸性红土,蕴藏红丝石,但已开发殆尽,只有少量的垒在堰上。

    有人承包了山,种植果树,也是闲人免进。老王常来,跟主人熟悉,才得以上山找了几块红丝石。但几块红丝石做砚台不够平整,赏玩不像形,只是颜色尚可,红中有金丝或是黄中带红丝。正失落间,老王从草丛中拿起一块青石,上面有若隐若现的白色石英形成的纹理,一时难以确定画面。但一看石型呈椭圆状,一面平整,一面微凸,极似野生的龟的壳,观赏外形已是不错,洗刷后也许尚有理想的画面也未可知。

    老王讲这是他以前来时找到的,觉着还行就藏起来了,问我喜不喜欢,要送给我。看样子是领我们找了半天,没有好的收获,想补偿一下。我欣然接受,并领情致谢,又在附近寻找,居然没有再发现同类石种,怪哉﹗该山上竟然只有这一块青石(至少方圆数百米如是),此石似乎只为等我这个有缘人故在。进而想想,假如《宝藏》没有刊登我的文章,即使登了老王没有看到,即便老王看了没有邀请我去青州,就算去了青州没有坚持上山找石……或许这辈子我都不可能到青州的这座山上找石,此石也许还在山上遭受风吹雨打,至少不会落到我的手中,如此邂逅,岂是一个“缘”字了得﹗中午老王请客吃全鱼宴,叫刘先生作陪,刘先生送我一块礼品盒装的小玲珑石。我去时也给两人带了见面礼,礼尚往来嘛。

    回家后,第二天就迫不及待地把从青州带回的石头洗刷处理好,才发现老王送我的龟壳状青石的凸面上,白色石英居然构成了一个大大的“石”字,在石字的“口”内,惊现一位全副武装的“反恐精英”﹗眼见是一方不错的图纹画面石, 随即配了随形线条的底座。重点观赏“石”字,取名“石来运转”,在淄川区博物馆举办的“淄川区2014年庆新春书画摄影赏石精品展”上荣膺金奖。如此“石”缘,这般不经意的邂逅,每每想来,除了感叹上苍的造物之奇,也为“石”缘的眷顾唏嘘不已,嗟叹缘之妙不可言。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