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发展观赏石事业的设想与建议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8 14:28:46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这篇作文是国内第四批鉴评师评审的指定论题,接到题目后让我感到由衷的兴奋和亲切。其 一,藉此可以系统地回顾一下培训教材的学习内容,并将自己的一些观点、主张向协会和师长们、评审们做以细致的书面请教与汇报;其二,这篇主动向学员征询“设想与建议”的命题,让本期学员和众多石友倍增“赏石梦”的信心和“协会就是石友之家”的感觉。具体到受训学员的所学所感及观赏石事业,我认为培训和评审活动再次鼓舞了广大石友紧密地团结在中国观赏石协会和各级地方协会的周围,通过认真学习执行国土资源部颁发的《观赏石鉴评标准》,积极参与、支持各级协会的日常活动,并不断地为观赏石事业和产业的发展出力献策。 关键词(Key words):《观赏石鉴评标准》,两个文明,观赏石事业,设想,建议。 1认真总结《观赏石鉴评标准》的成熟经验,充分借鉴到观赏石事业国际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几个问题。 1.1中华赏石、中华藏石是对人类起源、人类进步、自然能源、自然规律的研究与探索过程,内涵丰富,无穷无尽。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赏石新热潮,就是伴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由下及上,并自然波及到社会各阶层的一种大众赏石新文化。这种全方位突破传统理念的新派赏石,从单位体积上讲大至庭院石、广场石,小到掌中石;从石头类别上更加涵盖到山石、水石、土石、戈壁石、矿物晶体、化石、陨石,等等;尤其更加集中地表现出了地域的广泛性、审美的多元性和流派的多样性。具体表象,就是以瘦、漏、透、皱为主要特征的古典赏石法已经无法全面涵盖和满足当代的审美理念,因此广大石友亟需一个统一的中华赏石标准。中国观赏石协会于2005年成立以后,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论证和积极的组织、协调,一部从形、色、质、纹、韵出发,更加讲究观赏石的可视性与可塑性,突出主题效果,广泛借鉴中西美学、中西艺术流派多样化表现手法的这样一个新标准终于扑面而来。2009年颁发的这部《观赏石鉴评标准》,虽然只是观赏石事业进步环节中的“一小步”,但却决定性地助推了观赏石事业和产业向前坚实地迈出了“一大步”。 1.2赏石标准化,是规范赏石活动、实现赏石科学管理、提高赏石管理效率、引领赏石市场行为、指导赏石行业发展、促进赏石事业和产业协调配合的最佳途径,是推动赏石方法更加科学、赏石评价指标不断完善、赏石鉴评可操作性渐入佳境、赏石评价体系日臻完善的绝佳契合与妙药良方。新的鉴评标准在传统抽象艺术基础上更多地注入了形象思维的鲜活元素,从而在社会大众的认知和普及程度上得到了广泛的弘扬,这也在客观上为全国广大石友、各地方观赏石协会和中国观赏石协会能够形成一个上下联动的有机整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此,具有一定观赏价值、装饰价值、经济价值或收藏价值的观赏石,结合能够带给人们以视觉快感、引发人们美好领悟和联想的全新赏石法,以一种全新的角度进一步丰富到了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中来,使得赏石不再像古代那样作为一种贵族艺术被视若畏途,而是更多地体现了大众娱情、大众休闲和全民共同推进赏石事业和产业大发展的味道。 1.3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理性的才更会催生辩证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才是最富有生命力的。面对新标准带来的大发展、面对赏石国际化趋势下的当代转型及比较研究,又如何去探讨赏石事业国际化的设想与建议呢?我认为,首先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a.如何就全球语境下的赏石美学对赏石、赏石艺术进行新一轮的理论阐述?b.完全中国、绝对强势的“中华赏石文化”,面对中西美学的交汇和西方的所谓“习惯性强势话语”,赏石界应该如何重新定位对国学发展和文化强国建设的再贡献?c.如何进一步突破西方原有的矿物晶体赏石局限,使之广泛获得全新的“中华赏石”认知?如何进一步引领西方接受“中华传统赏石”和“中华当代赏石”双重观念下的超越?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