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而今眼目下,似乎什么事都在包装,包括人和物、人,如唱歌的、演戏的。模特。官员、求职者,等等。物,如月饼、手机、酒,几乎所有的商品。礼品,等等。有生命的活物,无生命的死东西,不先经过一翻精心的包装,然后来个隆重的推岀,必难抛头露面,寸步难行。试想,一个不说赤条条,就是穿着稍一般布衣的国家一级演员。斐声海內外的歌唱家,一个用大水桶或土瓦缸装着的茅台酒,有多少人能接受,那掌声。价钱怕是要大打折扣的。看来,也是,当今之时,确是不管活的东西,死的物,要想过街闹市,引人刮目,不进行一翻包装还真不行。真乃可谓人靠衣衫,马靠鞍,东西全靠纸糊拴,如是说,如是做,看来是不会有人反对的。
但是在包装上的另一种做法,可就不会不被人们言三语四,甚至反对的了。这就是超过必要限度的过度包装。如一个歌唱家,即便他是大名鼎鼎,在演唱过草地,嚼皮代,啃草根,红军行进千般难的內容时,却硬要包装成珠光宝器,雍容华贵一般,那可实在便是脱离环境。剧情的过度了,非招来广大受众的嘘声甚至呵斥不可。难说这类事在现实生活中仅见一二?!
再如,几个月饼的价值本身并不值几个钱,可一弄进了那个精美的包装后,其价格就似火箭般直往天上冲了。其实啊,那价格的绝大多数是在那盒。厅皮身上。购买者吃了月饼,其饼身上包装的那身皮终归还不是被扔进了垃圾桶,浪费了。既不合我华夏民族节俭的传统美德,也不符环保节能的现代时尚观念。大概正是鉴于反对的呼声太高,就连国家有关部门也不得不专门作岀月饼包装不得超过其售价的多少百分比的限制性规定。
写到这里,笔者忽然想起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个成语"买椟还珠"。是的,此语的本意是讽刺那位不知价值,干岀了栋芝麻丢西瓜近乎傻儿之事的。但横过来想,是不是也与那椟(盒子之类)做的过余侈华漂亮,以至造成那人误解,而把东西的价值来了个颠倒有关。如此,不也多少说明过度包装的负面与不妥,甚至危害。试想,如果那装珠的盒做的恰如其分,与珠身份。价值比例匹配相当,或许那人是不一定会干出遗笑千古之留椟还珠而去这儍事的。
写了这么些,目的是要迂回到赏石事宜上。因为在这方面也存在着同样的误区。既说赏石事之误区,按"赏石"概念,当然包括表事与表物的,"赏"乃动词,人之行为,是指人了。在这里,依本文所谈內容,非指人本身,而指人行为之內容,即"赏"的内容也。"石"乃动词"赏"作用的对象,那必是物了。明确了这点,方好听下文分解。----"赏石"也有包装与过度的问题。
在"赏石"的包装上,因"包装"的一般道理与前述相同,此处不再费唇舌。有必要专门说说的是石头的正常包装,包括主体,赏石之人的鉴赏评价;客体,石头的打扮抹油,座子和反映其面目的照片。这,不但需要,而且必须。此也与"人靠"和"马要"同理。要不,一个原石,不洗。不扮。不名。不座。不文。不照,一句话不修边幅,哑然束之旮旯,谁有兴趣去欣赏,并收获赏心悦目,三月不知肉味,终身难舍难割之效果?!
本来,用照片反映奇石的目的,当然是让不能直接看。触到奇石实实物的人,通过石照了解欣赏奇石。石照是奇石信息(质。色。形。纹。韵)的载体,其取舍的角度,背景的好坏,拍照技艺的高低,等等,最终都定格到了照片上。但这一切无非都是为哄托奇石,把对奇石最真实,最美好的视觉效果呈现给观者服务的。
可实际中,不管是网上和报刋中,我们却常见着部分奇石爱好者拍发的石照确也存在着包装过度,喧宾夺主的误区:石照中,石头所占位置微乎其微,甚至看不清,而背景,无论是海阔天空,绿山湖色,花团锦簇,摆设架构,却占去了相当大空间,个別的及至到了百分之八九十,而把主要要表现的石挤到了一个角边。如此,观者不禁要问,究竟石照中的主体是什么?是让人赏石照中的石,还是赏其背景?如属后者,那就干脆不要叫石照,而叫风景照或其它别的什么好了。